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0年6月,立足策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沿海开发战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现设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保设备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在校生人数900余人。具有“环境化工”和“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
01 办学特色
➢ 国家级一流专业
➢ 硕士学位点
➢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
➢ 国家“卓越计划”专业
➢ 江苏省重点专业
➢ 盐城市特色专业
02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0人,硕士生导师17人,91%具有博士学位。聘请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密歇根大学John B. Fenn杰出大学工程讲座教授Ralph T. Yang等海内外著名学者为特聘教授。聘请数十名知名环保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为兼职教师。
03 平台条件
➣ 江苏省高校沿海生态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江苏省环境保护海涂生态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挥发性有机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环保装备智能化工程研究中心
➣ 江苏省生物质炭化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 江苏省滨海滩涂生态与环境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与清华大学共建“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 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建“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现有专业实验室面积4280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2000多万元。拥有江苏省高校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2013年获批江苏省高校沿海滩涂环境监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环境监测实验实训、环境影响评价、三废治理工程设计等实训平台。
04 专业建设
学院围绕新常态下环保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教、学、研、产、用”五位贯通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在“产业为要”的需求导向牵引下,构建“融合为器”的立体育人模式,实施“能力为本”工程引领育人举措,开展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的质量内涵。
环境工程专业2012年获批江苏省高校重点专业、2013年获批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2020年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品牌专业、2022年获批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于2016和2019年通过两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保设备工程专业2021年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根据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在《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中发布的“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一流专业排名榜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在全国应用型环境工程专业排名中位列第1名,为应用型6星专业,专业档次A++;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在全国应用型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排名中位列第1名,为应用型3星专业,专业档次A++。
05 学科特色
环境学科坚持“认准目标、科学决策、改革创新”的思路,实施“聚焦需求”“人才强校”“校地联合”“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科学研究水平提升为重点,以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核心,紧紧围绕区域和地方环保产业发展,利用优质资源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深化合作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措施,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建设成效显著。
策应国家“沿海开发”和区域环保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依托江苏沿海独特的滩涂资源,结合环境、化学与生物等学科交叉融合与地域行业优势,逐步形成污染物海涂环境行为的学科特色,服务、支撑、引领地方环保产业发展需求,发展以区域环境治理为目标的关键技术,解决饮用水源地保护、挥发性有机物(VOCs)防控、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修复等地方环保瓶颈问题,实现学科错位特色发展。联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饮用水、农村污水、黑臭水体”主题研讨会;策应“一带一路”,面向发展中国家水与卫生管理和研究,承办2018、2019年“发展中国家水与卫生培训”(中国科学院主办)。在环境污染控制工程与技术、环境催化与功能材料科学、海涂生态环境大数据等领域取得一批代表性成果;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承担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横向科研课题120余项,科研经费为5000万元;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Bioresource Technolo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hemosphere》等学科顶级期刊上发表高水平收录论文414篇次,专利申请230项,授权50项。
06 人才培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立足“新工科”,强化应用型办学定位,主动对接国家、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及环保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构建校地协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以“目标引领、质量保障、多维评价、持续改进”为路径,形成“能力三层次、执业三面向、培养三结合”人才培养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深度联动环保科技前沿,面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工程技术需求,建立寓研于教、以研促教、科教协同、教研相长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及实践育人模式创新,系统化实施课程思政和专业教育融合工程。
1.坚持立德树人初心 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2. 创新实践育人机制 实现知行和知信统一的全面覆盖
3. 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4. 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
近三年,应届本科生首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年终就业率稳定在 98%以上,就业质量和专业对口率逐年提升。就业去向主要包括环保工程咨询与环境监测类公司(45%)、考研升学或出国深造(25%)、自主创业(20%)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局等事业单位(10%)等;80%以上的毕业生留在江苏省内就业,有力支撑了江苏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近三年,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0多项,在节能减排等学科竞赛、“挑战杯”系列竞赛等各类有影响力的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奖项20项,在其他各类各级学科竞赛获奖20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或申请专利60多项。
07.社会实践
08.文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