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校友风采 >> 正文

青春向党守初心,治污攻坚绽芳华——B环境155班董铭慧

作者: 沈丹   审核人: 孟鑫   文章来源: 环境学院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25-05-06

董铭慧,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生。本科期间曾先后任环境155班团支书、环境学院分团委学生书记、环保协会会长。本科在读期间,获2017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2018年江苏省“三好学生”,获评盐城工学院“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魅力团支书、“百佳青年”等称号。2019年考取江苏省名校优生选调生,经省委组织部安排进入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工作。

2019年,根据南通市组织部和生态环境局党组的安排,董铭慧同学于20198月到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开展工作,20208月赴海门区余东镇新北村挂职副书记,目前担任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五局执法二科副科长。近年来的工作中,她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忠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职责,对标生态环境信访调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查处、生态环境执法任务等重点工作,服从组织安排,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目前已获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多次嘉奖,立三等功,获评市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一、加强理论学习、克服“本领恐慌”

她始终把学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不懈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利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每日学习积分。她也组织多次分局内部相互学习,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多措并举,利用书籍、网络等途径主动学习相关生态环境知识,共同研讨优秀典型案例,提升执法业务水平。同时,结合日常工作,会同属地政府,与属地环保工作人员及区域企业负责人共同开展生态文明思想、安全风险防范、防疫等知识学习。

二、协调日常工作、克服“眼高手低”

生态环境执法分局是个较为忙碌的部门,既要指导当地单位落实污染防治相关要求,也要服务辖区企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她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与分局、镇、村的同志们一齐克服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一、抓好生态环境信访调处工作。她坚持“群众问题无小事”原则,确保化解群众问题有回音、有落实、有效果。自工作以来,她每次都亲自到现场调解环境信访矛盾有,实事求是开展环境信访调处工作,聚焦重信、重访,对于重复举报的线索,也会开展不定期督查,督促责任单位落实整改,同时也会主动联系属地政府的环保工作人员,共商共议,推动环境信访事项得到实质性解决。共化解12345平台信访千余件,省部级平台信访、生态环境部微信平台信访数百件,

二、抓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工作。作为基层执法分局的年轻人员,她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行政执法办案水平,持续推进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打击严重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承办了2020年江苏首例违反新《固废法》案件,2021年参与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保障专项执法检查,奔赴无锡参加集训比武活动,共向省厅报送6个典型涉水违法案件。工作以来承办数百件环境违法案件,围绕水、气、土、安全等多个领域,聚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持续发力,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案件100余起,同时利用配套办法,实施查封扣押企业数二十余家,实施环境违法行为刑事和行政案件移送6起。2022年办理的某照明有限公司规避监管排放水污染物案卷得到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表扬。

三、抓好生态环境执法专项任务工作。工作以来,她共出动了千余次,完成标准执法数近千起,完成了每月“双随机”专项、安全生产专项、重点行业违法排污专项等行动,确保核查行动横到边、纵到底,按时完成专项执法任务。2020年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工作,完成青龙河整治任务。2020年组织参与2020年海门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现场会工作,获得生态环境系统内外一致好评。同时她结合日常工作,撰写了多篇综合性文章,并被中国环境、江苏环境、南通日报等多个媒体平台录用。

三、探索工作方法,克服“被动补位”

作为一名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她要求自己做到三个换位思考,做到与信访人换位思考,帮助群众调解突出环境问题,做到与涉污企业负责人换位思考,加快污染防治各项措施的落实,做到与其他生态环境监管主体换位思考,推动各部门沟通联动执法。为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成效,她注重加强对涉污企业的普法执法,累计现场进行提醒式执法百余家。与此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她也经常性利用走航车、无人机、在线监控等高科技手段开展“技防”,以溯源监测实现“靶向治疗”。

耕耘更知韶光贵,不用扬鞭自奋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她将不断加强业务能力的学习和锻炼,以群众为师、以实践为要、以务实为重,用热情和活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工作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