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要做好“四为服务”,关键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专业是人才培养基本单元,制定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意义重大,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质量为王、标准先行”。
2013年4月,教育部委托92个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启动《国标》研制,历时四年多,组织几百场会议,五千多位专家教授参与,涵盖本科专业目录中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本科专业及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点。
二、原则特点
1.突出学生中心:激发学生兴趣潜能,推动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
2.突出产出导向:对接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各环节,提高培养质量的各项指标达成度。
3.突出持续改进:建立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结合常态监测与定期评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主要内容
2018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范了本科高校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教材选用。《国标》涵盖92个本科专业类,内容主要包括概述、适用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和附录八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