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底蕴深厚,荣誉成果丰硕
盐城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始建于2000年,2012年成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2013年成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014年获批江苏省高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6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同类院校中首批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019年通过第二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年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品牌专业,2022年获批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2024年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环境与生态学”学科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硕点、“资源与环境”专硕点;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应用型环境工程排名第1(6星A++);“环境污染健康风险检测、管控与应急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立足国家战略,培养应用型环保人才
专业紧密围绕“双碳”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及江苏省环保产业需求,以“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为路径,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扎实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服务于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生态修复等领域,助力区域绿色发展。
产教深度融合,实践资源卓越
专业坚持“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实行双导师制培养,聘请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研发中心、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盐城研发中心等20名知名环保企业工程师为企业导师,与25名校内专任教师联合教学,专任教师入选省青蓝工程系列、省双创计划人才、省科技副总等省级人才入选者15人,年均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校企共建国家级平台、省级工程中心、卓越环保学院。
Q&A:学生与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Q1:环境工程专业的学习对象是什么?
环境工程聚焦解决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目标是保护生态平衡、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学习内容包括污染治理技术研发、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环保工程设计等。例如,通过“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学生能掌握工业废水处理的核心技术,设计高效治理方案。
Q2: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是否注重实践?
核心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理论基础:环境微生物学、水力学、化工原理、环境化学;
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
综合应用: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工程项目管理。
实践教学:占比30%以上,包括:实验与课程设计,如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实验、各类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实习与创新: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综合训练、毕业设计、创新活动训练等,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或学科竞赛、参与发表论文、专利等科研创新活动覆盖率100%。
Q3:学环境工程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责任感:关注生态保护,立志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科学思维:扎实的化学、数学基础,善于分析数据;
动手能力:乐于参与实验和工程实践等;
团队协作:环保项目需跨领域合作,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Q4:专业有哪些特色培养模式?
“价值引领—需求驱动—能力进阶”育人模式。创建“科技前沿+项目驱动”的课程革新,建立“三阶递进·区域特色”实践环节,实现了“价值认同激发学习动力—真实项目赋能知识转化—岗位实战锤炼职业能力”的良性循环,获评江苏省课程思政专业建设典型案例。
政校企协同建立“项目进课堂、技术进教材、工程师进教研室”的常态化合作。针对企业痛点开展订单式攻关企业需求对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开设“饮用水安全与健康”微专业,实施融入区域特色的实践创新能力强化培养,从基础实验→企业项目实战→创新竞赛,获评社会服务典型案例。
Q5:毕业后深造和就业前景如何?
深造方向:进入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名校,或比利时鲁汶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等国际高校攻读硕博学位。
就业方向: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江苏舜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等企业从事工程设计、技术研发;进入碳资产管理、环境大数据分析、新能源开发等新兴领域,薪资水平持续增长。
Q6:社会上对环境工程有哪些误解?
误区:“环保行业薪资低、技术含量不高。”
事实:随着“双碳”、“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等战略推进,环保产业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激增,技术岗位起薪达8k-12k/月;专业培养的不仅是污染治理技术员,更是能从事环境大数据分析、绿色技术研发的复合型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广阔。
加入我们,守护绿水青山!
盐城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以国家级平台为支撑,以产教融合为特色,以创新实践为驱动,为学生提供顶尖的师资、真实的实践项目和广阔的就业前景。选择这里,不仅能成为环保领域的专业人才,更能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