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下午,为扎实推进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切实提升申报质量,环境学院召开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专家指导会,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曹心德教授、江南大学何锋教授、南京理工大学沈锦优教授和河海大学敖燕辉教授担任评审专家。此次会议采用“双会场联动”模式,兼顾不同学科方向的指导需求,基金专家指导会分两组进行,分别由环境学院院长陈天明、副院长杨百忍主持。科技处高健处长出席,学院十余位申报基金教师参会。
会上,申报教师依次详细汇报了各自项目的研究意义、目标、内容、技术路线、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及目前的进展。四位专家结合学科前沿与评审经验,分领域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一是突出研究方向的原创性与前沿性,聚焦科学问题的突破性;二是优化申报书逻辑架构,强化研究内容间的关联性,形成清晰的论证链条;三是精简语言表述,规范格式细节,确保申报书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通过“一对一”指导,帮助老师们精准定位申报书短板,细化方案。
高健处长强调,基金申报需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学科特色,鼓励教师充分吸纳专家意见,提升申报书竞争力。陈天明院长指出,项目申报教师应通过梳理问题、优化方案,不断增强信心、提升申报质量,学院将持续搭建学科协作平台,通过精准化指导与资源整合,为老师们提供全方位支持,确保申报工作扎实推进。
曹心德,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高被引用科学家。长期致力于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土壤地下水环境多介质界面传输、土壤生物炭固碳技术、绿色友好型环境修复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环保行业科研专项课题、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以及企业委托等项目。在土壤地下水重金属介质多界面迁移转化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在Nat. Commun., Sci. Bull., Environ. Sci. Technol., Water Re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10多篇。建立了土壤重金属化学稳定化、污染土壤地下水一体化、重金属物理分级分离、植物固定与提取等修复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射击场、电子加工场地、化工厂、电镀厂等典型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工程10多项。获省部级奖4项,其中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何锋,江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国家杰青,中央高校优秀青年团队(培育)带头人。长期从事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纳米技术研究,以应对在新污染物治理、环境修复、农业、资源化等领域面临的全球可持续性发展挑战。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他引1万3千余次,H指数58。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浙江省杰青等项目。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三)、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七)。担任爱思唯尔期刊Environmental Nanotechnology,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副主编,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土壤环境专委会委员等。
沈锦优,教授,博导,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江苏省“化工污染控制”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工业和信息化部“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化工污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入选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重点人才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333工程等人才项目。主要从事化工废水生物强化治理方面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课题等科研和成果转化项目36项;在Angew. Chem. Int. Ed.、Water Res.等行业顶级刊物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90余篇;授权第一发明人国家发明专利22件;牵头起草团体标准1项,参与起草标准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江苏省青年科技奖、国际水协会“首创水星奖”技术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兼任江苏省颗粒学会副理事长、《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编委、《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编委等。
敖燕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并兼任国际水协会IWA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委员会青年委员,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 i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副主编,《Chinese Chemical Letter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technology》、河海大学学报编委,《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科学编辑等。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技术、纳米材料环境行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修复等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ACS Au,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70余篇,引用8000余次, ESI高被引论文20篇。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先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农业节水科技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