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学院组织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创新论坛

作者: 陈天明   审核人: 陈天明   文章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24-04-08

2024年4月3日上午,学院组织了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点研究生创新论坛,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郝智能副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雷沛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韩京龙副教授、杨敏副研究员分别为我院资源与环境研究生作报告。环境学院院长陈天明、学院部分教师、资源与环境点全体研究生参加交流。

郝智能副研究员做了题为“风险有机物的高通量分析与毒性评估研究”的学术报告。郝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水中风险有机物的识别与毒性评估,特别是冰冻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非生物卤化的产物分析。在师生交流环节中,李璇博士指出,郝教授建立了多种新兴污染物的检测方法,能够为盐城地区供水系统的风险有机物识别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雷沛副教授做了题为“湖泊富营养化对汞转化和风险的调控”的学术报告。雷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汞在湖泊水体中的生物转化机制,并对其毒性风险进行分析。雷教授还展望了碳达峰与碳减排期间二氧化碳浓度对水中汞生物转化的影响。在师生交流环节中,陈院长指出,雷教授为深入研究"有机质组成汞甲基化微生物甲基化"动态耦合作用关系,对我国典型富营养化湖泊(巢湖、东湖和滇池)进行研究,重点关注不同富营养化情景下藻源性有机质对甲基汞生成的影响,探究有机质关键组分对汞甲基化的调控作用,揭示不同汞甲基化微生物对藻源性有机质的响应机制。

韩京龙副教授做了“污水厂新污染物低碳去除路径探讨与验证”的学术报告。韩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在污水厂新污染物低碳去除路径开创性成果的研发过程,及其应用的典型案例。在师生交流环节中,陈天明院长指出,韩教授求真务实、长期工作在水处理工程一线,以工程实际问题带动科研问题的挖掘,实现了研究论文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是真正的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号召我院师生要深入学习。

杨敏副研究员做了“IPROMISE™:具有可互操作性的智慧水务系统研发进展与实例”的学术报告。杨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其参与的智慧水务系统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开发水务能效计算和优化的基础模型和软硬件设施等典型案例。在师生交流环节,刘浩杰同学对杨教授的课题进行提问,杨教授就“互联网+智慧水务”的未来趋势展开描述。

本次研究生创新论坛,为我院资源与环境学位点研究生提供了与校外专家当面交流的机会,开拓了视野。

郝智能,副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负责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各1项,横向10余项。担任SCI期刊Review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外联编辑,任《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等期刊青年编委,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3项。

雷沛,副教授,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社会服务横向项目10余项,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2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担任SCI期刊Review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编辑部主任、环境工程学报/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等期刊青年编委,担任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Water Research、环境化学等30余本学术期刊审稿人。荣获《湖泊科学》年度优秀论文奖(2020年)、南京师范大学“瑞华至优”人才基金(2023年),入选南京师范大学“中青年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23年)。

韩京龙,副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负责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各1项,省重点研发项目课题2项,横向30余项,相关成果应用于二十余项工程,两项技术入选《国家鼓励发展的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任国际水协会中国青年委员会委员(IWA-YWP),Sustainability编委,《工业水处理》等期刊青年编委,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36项,参编行标、团标各1项。

杨敏,副教授,深圳市鹏城孔雀计划人才,国际水协会计算流体力学委员会副主席,欧洲华人生态环境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主持欧盟H2020基金、欧美日韩水工业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申请软件著作权3项。